城市雕塑能留下多少精品
從一道道脊梁中我們看見了苦難中的奮爭,從哀傷的眼神里我們看見了人類的災難,從寬闊的前額中我們看見了賢哲的智慧,從古老傳說中我們看見了城市的源頭。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大獎剛剛揭曉,當60部獲獎作品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不能不驚嘆城市雕塑的巨大魅力。在這里,不僅記錄了各個時期的價值判斷和歷史情懷,顯現(xiàn)出民族的文化意識和思想脈絡,更展示了一個城市的生活情趣與藝術水平。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城市雕塑發(fā)展的軌跡告訴我們,城市雕塑與時代同步,歷史的每個足跡幾乎都深深印刻在城市雕塑之中,閱讀城市雕塑、評價城市雕塑,其實就是在閱讀歷史的縱深處,評價城市的文化襟抱。但是,如何塑造精品,尤其是創(chuàng)作留存后世的杰作,讓一個時代的城市文化永久保留下來,并不容易。
融入歷史之中
鑲嵌生活之間
中國的城市雕塑歷史起自何時,看法不一。有一種意見認為應該由改革開放開始,因為自那時起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自己的城市雕塑。這種觀點更為強調雕塑的文化意義和生活意境。另一種觀點認為,只要是城市之中的雕塑都是城市雕塑。中國的城市雕塑早在19世紀就出現(xiàn)了,伴隨著外國租界和使領館的出現(xiàn),城市雕塑也開始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吳為山認為,新中國的城市雕塑包含著幾代中國雕塑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上個世紀50和60年代,我國就興建了不少城市雕塑,那時的城市雕塑主要分布在紀念碑、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和市中心廣場,以歌頌英雄、展示斗爭、表現(xiàn)生產(chǎn)、塑造勞動形象為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群以及配合首都十大建筑創(chuàng)作的大型雕塑。從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城市雕塑基本是領袖形象。改革開放之初,頌揚科學、贊美知識、表現(xiàn)建設成為主流。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確立,更隨著城市的繁榮與發(fā)展,城市雕塑從風格、手法、材料到表現(xiàn)主題,日益多元化、多樣化。紀念國難國恥,表現(xiàn)美麗典雅,刻畫古代先賢,推出當代風范,凝聚城市形象,塑造文化精神,不但寫實,也寫意,更有抽象;既大量運用現(xiàn)代主義手法,又賡續(xù)傳統(tǒng)的造型方式。城市雕塑已經(jīng)不再局限在紀念館、紀念碑,而是分布在城市的任何場合。長春、北京、上海、廣州、桂林、江蘇的無錫和宜興等城市還建設了一批雕塑公園,其中不僅凝結了全國各地雕塑家的心血,也匯聚了世界各地雕塑家的精彩手筆。
許多人興許還記得,當上世紀80年代北京剛剛出現(xiàn)城市雕塑時,立刻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雕塑什么,擺放在什么地方,如何保護,曾經(jīng)議論不休。今天,城市雕塑已不再成為社會熱點,因為城市雕塑舉目可見,成為生存環(huán)境的一部分。
不是依附藝術
而是獨立文化
城市雕塑起源于歐洲,長期作為建筑物的附屬品,起到的是點綴建筑,美化城市的作用。以后,城市雕塑的巨大影響力使這種公共文化逐漸處在獨立的位置,不必再成為建筑物或者廣場的依附。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布魯塞爾的孩童于連撒尿,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作品,象征了一個城市;蘭州的《黃河母親》、廣州的《五羊石像》、深圳的《開荒!,代表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和精神,我們可以從雕塑作品中去感悟城市;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組雕——《家破人亡》、《逃難》、《冤魂吶喊》、《和平》,則以藝術的沖擊力去獨自詮釋歷史真相的本質,我們在雕塑中就完全可以體味出什么才是人類災難。
其實,作為一種大眾公共文化,城市雕塑文化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博物館、劇院這樣的傳統(tǒng)藝術欣賞場所,我們每天行走在街上,漫步在公園,不能不接受城市雕塑的感染。盡管我們路過這些雕塑時,目光已經(jīng)習慣到不經(jīng)意的程度,但雕塑的力量,早就深深印刻在腦海里,依照一種說法,城市雕塑屬于強迫性藝術,不接受也必須接受。
如今,在美國、俄羅斯,在世界各地,不論紀念人物還是紀念戰(zhàn)爭,不論體現(xiàn)城市還是表達社會,幾乎都以城市雕塑作為獨特的語言。許多城市,由于大量高品質的雕塑擺在公共空間,還使這些城市成為巨大的露天美術館,形成城市的強大文化吸引力。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認為,在欣賞雕塑這種美學的體驗中,可以通過一個雕塑去記憶一座城市,可以去回憶一個街道、一個廣場,所以它是一張名片;城市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雕塑就是書里的插圖,所以這也是城市的光彩和亮點。因為城市雕塑題材的地域性,還可以變成一種城市情節(jié),一種人文情懷,增加城市的凝聚力。
今天,我國也已經(jīng)形成了數(shù)量可觀的城市雕塑隊伍,還有專門的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許多城市設有城市雕塑辦公室,城市建設投資中或多或少也都有城市雕塑的份額,南方的許多小鎮(zhèn),甚至村莊,都有自己的標志性作品。城市雕塑正在成為獨立的公共文化。
數(shù)量雖然可觀
品質仍待提升
近些年,城市雕塑勢頭強勁,一些城市的主要領導親自主持,雕塑家們的作坊也在夜以繼日地制作,財源不斷。但是,讓人過目不忘的作品依然很少,給人心靈撞擊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而且,隨意上馬的工程和粗制濫造的作品正大量出現(xiàn)。
2004年,北京對全市城市雕塑普查,共有紀念性作品464座,標志性作品47座,10米以上大型作品139座。經(jīng)過篩選,比較差的作品有15座,在案登記的已拆除作品34座。而據(jù)吳為山透露,專家得出的結論是,在大城市的已建作品中,優(yōu)秀的實際不足10%。這既是盲目跟風的結果,也是趕工期的結局。許多城市不依據(jù)自身的特色進行設計,而是仿效別人;一些城市的領導一聲令下,雕塑工程立即上馬,拼命趕工期,設計者草率從事,制作者隨意交工。
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去年和今年先后在江西南昌、江蘇宜興舉辦兩屆高層論壇,探討城市雕塑存在的問題,楊振寧、宋春華、何鏡堂、錢紹武、范迪安、陳曉麗、吳為山、何鄂、邵大箴、尚輝、盛揚等科學家、美術和建筑專家紛紛建言,認為目前城市雕塑作品應該設立準入制度,避免泛濫、仿制。其中宋春華的發(fā)言以許多例子證明城市雕塑存在的問題。他說,一是應運而生卻先天不足,大批量的、短周期的、高速的作品太多,把雕塑當做了一種快餐。第二是缺乏創(chuàng)意,隨意模仿、克隆,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德國柏林有一個雕塑,樣子是分裂了,但是又分不開,名字就叫柏林,寓意很強,可是卻被克隆到我們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鬧了個大笑話。中俄邊境有個中國城市,花了很多錢建了個雕塑公園,但大量拷貝俄羅斯,實際沒多大意義。第三是缺乏精品,平庸之作居多。因為工程泛濫,雕塑家力不從心,只好敷衍從事。第四是制作工藝低水平,材料不精,加工不細,安裝不嚴。第五是管理缺乏章法,上馬很隨意,沒有準入門檻和監(jiān)管制度,雕塑作品甚至雕塑公園不知道怎么就出來了!第六是重建輕管,許多作品蓬頭垢面,缺胳膊少腿。
在城市雕塑走過六十年的今天,中國的城市雕塑需要新的提升,這就是講究品質,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風格和流派。在兩次高層論壇上,近百位專家最為關切的就是藝術家的責任心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責任心和創(chuàng)造力的城市雕塑只能是一堆垃圾。他們呼吁,應該沉下心來,回顧歷史,審視當今,只有創(chuàng)作出擁有中國精神、民族氣派、時代精神的精品,城市雕塑才能留存后世。記者 陳原
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名單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與文化部主辦的“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獎”評選揭曉。這是在各地城市雕塑建設主管部門和文化部門推薦基礎上,由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建筑、美術、規(guī)劃專家和人文學者精心評選出來的。除成就獎外,另有“豐收門”雕塑等40部作品獲“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提名獎”。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組雕——《家破人亡》、《逃難》、《冤魂吶喊》、《和平》,宋慶齡塑像,開荒牛,劉胡蘭像,慶豐收組雕,魯迅塑像,和平少女,雨花臺烈士就義組雕,紅軍突破湘江紀念碑,五羊石像,周總理像,李大釗像,長春世界雕塑公園,艱苦歲月,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雕塑園抗戰(zhàn)組雕,蔡元培塑像,陳毅塑像,毛澤東銅像,廣州起義主題組雕,黃河母親,竹譜,孫中山雕像,全民皆兵、陸海空組雕,朱自清像,郭沫若紀念像,知識大道組雕,大江東去,走向勝利,八女投江,歌樂山烈士紀念碑,蒲松齡,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組雕,龍華烈士陵園組雕,鄭成功像,盛世蓮花,風凌霄漢,哈爾濱防洪勝利紀念塔,絲綢之路,天人合一——老子,八一廣場軍史浮雕,豐功偉績組雕,廣州解放紀念像,走向世界,九一八殘歷碑,歐陽海,紫荊花,東方之光,永恒的回旋,勝利向前,平津戰(zhàn)役勝利紀念碑組雕,九運呈祥,湖筆群雕,林則徐像,五月的風,鄉(xiāng)情歷史人物組雕,蘇軍烈士紀念碑,中國工農(nóng)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雷鋒紀念館系列組雕,珠海漁女。
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一詞是1982年全國城市雕塑規(guī)劃組成立后被普遍采用的。是指被安放在公共環(huán)境中,既與周圍環(huán)境完美統(tǒng)一,又具有自身獨立價值的藝術形式。
雕塑材質具有相對永恒性,因此雕塑為我們留下了早期文明的印記,如英國的巨石陣、古埃及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等。古希臘雕塑達到了很高水準,而且重視公共環(huán)境,在城市中出現(xiàn)了許多室外雕塑。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的衣缽,最能體現(xiàn)風范的就是紀念柱。中世紀,教堂雕塑不僅裝飾建筑,也是公共景觀。文藝復興是繼古希臘后城市雕塑發(fā)展的第二個輝煌期,不僅拓展題材和手法,而且大眾積極參與,出現(xiàn)了眾多廣場型雕塑和私家園林雕塑。19世紀下半葉,法國雕塑家羅丹開啟了新篇章,他同弟子布爾代勒、馬約爾等成為現(xiàn)代主義雕塑的先驅。隨著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出現(xiàn),各種風格的雕塑應運而生,許多現(xiàn)代主義雕塑大師創(chuàng)造的樣式切合了城市的轉型需求,這些雕塑與高科技發(fā)展演化為燦爛而成熟的現(xiàn)代城市雕塑藝術。